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天才重生最新章节!
第二百二十二章如诗如画的夜曲
下午一点半,专业组的比赛继续进行。很多上午参加完比赛的选手和家长并没有离去,而是继续在现场观看着比赛,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平时是难得一见的,不要说从别的选手的演奏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就光是评委席上这些评委们的点评,都让选手们觉得受益匪浅。要知道,这些人平时在华夏国的钢琴教育界,可都是作为标杆一般的人物,有着绝对的权威。当然,这些参赛选手也不乏一些素质不高的。上午当工作人员将比赛成绩张贴出来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成绩比较靠后的,大约7、8岁的小女孩儿当时就哭了起来,而她的母亲,一位看上去十分有修养的女人,却出人意料地破口大骂了起来,指责评委们不公平,给她女儿的分数打低了,最后,在被工作人员强行请出去后,还一个劲儿地威胁着,说是自己认识人,要去告什么的。几位评委自然不会和这样的人一般见识,虽然大赛的组委会主席知道这一情况后,当时就气得要取消这个选手的比赛成绩,但朱光祥教授还是请求保留了成绩,当时比赛现场很多人都听到了朱光祥的话:“家长的错不应该怪罪到孩子身上,孩子参加一回比赛也不容易,还是别取消了吧。”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下面的观众哗哗地鼓起了掌,同时,对这些评委们更多了一重信任。专业一组的比赛是从下午两点开始进行的,这也是本届“星海杯”比赛水准最高的一组。参赛选手的年龄是17-20周岁,绝大多数都是各知名音乐学府的专业学生,演奏的曲目基本上全都是音乐会级别的曲子。让每一位观众听得大呼过瘾,直道不虚此行。因为专业一组参赛的曲目一般比较长,为了控制时间,评委们仍然将每名选手每首曲子的演奏时间限定在五分钟内。总体时间保持在二十分钟左右。看着一位位上场的选手在钢琴前演奏,我的演奏欲望又被勾了起来。知道我的人了解,我一直是一位比赛型的选手,场面越大,水准越高,我就越兴奋。经常在演奏中出现神来之笔。而此时,面对着一位位强手,我的心情显得十分热切,恨不得马上上去演奏个痛快。虽然专业一组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但即使在这十分激烈的竞争中,仍然有格外出色的选手。让人眼前一亮,肖楠就是其中之一。肖楠是第四位上场的选手,一米七的个子不算太高,但长得却十分精神,在钢琴前坐下的一刹那,肖楠所展现出来的强大自信,让我不禁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那正是自己上场时经常会出现的状态。果然不出所料,孙南出手不凡,第一首作品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第五首《鬼火》(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超技练习曲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一首,拉赫说它是最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一出手,便技惊全场。肖楠的十指迅速飞快地在键盘上跑动。从一开始就连续不停的三十二分快速音符,如同电脑制作出来一般精确。长达三分钟的高强度演奏。肖楠以十分华丽的动作和无懈可击地演奏出色地完成了这首难度巨大的作品,诠释了什么是“超级技巧”。还没等人们地掌声完全消失,肖楠的第二首曲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而在听到肯普夫、施纳贝尔、巴克豪斯、巴伦波伊姆等人演奏的这首乐曲录音时,我就更想探究这首气势磅礴的奏鸣曲何以会有一个与其音乐精神并不很符合的名字了。原来,这个形容词是贝多芬自己写上去的。在这首作于1798—1799年间的标号为op.13的钢琴奏鸣曲初版扉页上,贝多芬写着“grandesonatapathetique”(悲怆大奏鸣曲)。在他的32部钢琴奏鸣曲中,只有这一部和op.81a“告别”是由作曲家自己加上标题的。二十八、九岁的贝多芬,正值青春年华,事业蒸蒸曰上,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个标题呢?罗曼·罗兰在他著名的《贝多芬传》中回答了我的疑问:“……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的身上之后就永远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1801年,贝多芬在给韦该勒的信上写道:“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戏院里,我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员的说话。……人家柔和地说话时,我勉强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普卢塔克教我学习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悲怆”奏鸣曲本身和这封信,揭示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典范——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有人曾将这首奏鸣曲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指出在这两部作品中,存在着共同的“青春的哀伤感”。可能人们是从这个标题出发,将它和当时德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相对应而作出这种结论的。确实,在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在莫扎特的g小调第40交响曲中,都弥漫着类似的情绪。但贝多芬毕竟有其独特的个性,实际上,他的作品中弥漫着的是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弥漫着一种对无限、对理想的渴望。他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肉体上和生活中的种种痛苦、恐惧、忍让、敬畏,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升华。正如e·t·a·霍夫曼所说:“人的心在尘世之物中感悟超尘世之物。”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觉到了悲怆,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他将这些写进了这部奏鸣曲,用音乐把我们带出生命的躯壳,导向那无垠的精神疆域,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我的王国是在天空。”“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酒神上至高的热狂“我们这些精神上无限而生命有限的人,就是为了痛苦和欢乐而生的。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能得到欢乐。”贝多芬在自己的痛苦中培育出精纯美丽的花朵,献给世人,解救世人,造福世人,他是人类的英雄,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响了起来。有力的动作,精准的演奏,恰到好处的力度把握,这首大家十分熟悉的钢琴奏鸣曲。在肖楠的诠释下。带着一种十分直白地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地印象。台下的观众席上。坐在角落里地魏晓凡静静地看着肖楠的演奏,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许。肖楠的基本功十分扎实,演奏技巧更是无可挑剔,在专业一组已经出场的四名选手中,肖楠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一个。
“呵呵,李利小子,看来你遇到对手了啊,这个肖楠不简单,在国内,这样出色的选手可不多见啊。不过,为什么我以前没有听说过呢?难道是那几个家伙新近收的学生?”魏晓凡摸着下巴,在脑海里想着。魏晓凡当然不知道,这个肖楠,并不是在国内上学的学生,而是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一年级新生,5岁就被父母送到国外舅舅家居住,同时接受正规钢琴教育的肖楠,碰巧在回家这段时间里赶上了星海杯,报着玩玩看的心态报了名,结果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一路杀到了决赛。肖楠双手在琴键上飞舞着,时而轻快,如同轻巧的舞蹈,那指间接触键盘的美妙瞬间,令人为之神往,时而急促,如同忙碌的蜜蜂,手指做着纤巧的小动作,灵活而且舒适,时而发出洪亮而巨大的音响,如同在宣泄着胸中悲愤的情绪,低音键发出厚实而通透的声音,听上去是那么痛快。肖楠的神情自如中带着一丝严肃,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做着恰到好处地动作,但却不是过于夸大的刻意的动作,而是为了更好的演奏力度而做出的恰到好处的动作。肖楠的眼睛很少看着键盘,更多的时候是轻轻闭着,用心去听着自己的演奏,只是在偶尔大幅度变幻键位的时候,才偶尔地扫上一眼,浑身上下透着那么自信。几位评委看着肖楠的演奏,脸上都露出了赞许的神情。朱光祥小声对着身边的宁志远道:“这个孩子不错,弹得挺有感觉的。”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