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倾宋最新章节!
“砰!”一声巨响,房屋倒塌。原本稀稀落落的火苗有了房梁木头和房屋屋顶上稻草的滋养,猛地蹿高,将房屋中踉跄向外跑的身影一口吞噬。站在房屋外面,看着那倒塌的废墟以及扭动着的火焰人影,谢田地双手掩面,跪倒在地,泪水已经不可遏抑的顺着手掌流淌下来。
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房屋,就这么彻底倒塌,而自己的婆娘也被大火吞噬,最后还是没有跑出来。
“老谢,别哭了,快跑,蒙古鞑子又来了!”一名中年汉子快步冲上前拽起来谢田地,而谢田地蓬头垢面的女儿也过来一起拽自家爹爹。
谢田地只是跪在那里嗷啕大哭。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他勉强支撑这个家的脊梁,仿佛随着这房屋的倒塌而彻底折断。半生打拼下来的家底,被这火焰付之一炬,而冬天里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藏起来的粮食,最终还是被那蒙古鞑子全都搜出来运走。
谢田地不知道自己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孽,这辈子竟然要遭受这样的苦难。房子没了、老婆死了、粮食被抢走了,就剩下一个女儿,老谢家传到他这一辈,就因为端平时候的战乱,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下他一脉单传,现在好了,婆娘没了,而延续香火的儿子都没有,只剩下一个女儿。
老谢家的香火,断了!
老谢家的基业,烧了!
父母给他起了“谢田地”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让他在这乱世之中守住家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一寸田地,这一座屋舍,可是现在一切都化为了灰烬。蒙古人在春耕后的农田中飞驰,将那些嫩芽全部刨出来,然后将这边的房屋全部焚烧,美名其曰“坚壁清野”。
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南面大明已经拉开了架势,蒙古鞑子这是准备撤退了,不但要把这些北地汉人百姓都赶着北上,而且一点儿屋舍和春耕之后的庄稼都不打算留给明军,谁要是有胆量私藏,那就是通敌!
对付汉人,蒙古素来都是直接马刀说话,一直到在襄阳之战前,面对南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才开始采取怀柔政策,只是可惜这怀柔政策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大量的粮食和壮丁肯定不能指望汉人能够乖乖的拱手奉上,尤其是想要驱使这些北地汉人去和南面的明军拼命。
在这之前,蒙古面对南宋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很多北地汉人还会给蒙古卖命,从而希望能够在新朝博得一份功名利禄,而现在谁都看得出来,蒙古早晚是要被明军赶回老家的,现在再去给蒙古人卖命,打的是自己的同胞、要在背后被人戳脊梁骨不说,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尤其是蒙古在关中一战中将汉家军队全都丢掉,更是让蒙古在汉人这里丢尽了威望。毕竟谁都不愿意从军去当炮灰。而蒙古当然也意识到汉人的逆反心理,所以不但不再签发汉人当兵,反而开始不断将汉人驱赶着北上,使得和大明接壤的各处州府已经少有民众。更有甚者,冬天缺少粮草的时候,蒙古骑兵还会直接在这里进行劫掠,毕竟现在蒙古骑兵可没有多少胆量深入大明境内劫掠。
蒙古人也不傻,大明的主力战军都是摩拳擦掌等着拿打秋风的蒙古骑兵开荤,所以自然没有自投罗网的道理。更何况冬天里合蔡镇一战,更是把一向还对自己颇有信心的蒙古骑兵打得没有脾气,到这青黄不接又缺粮的时候,只能把怒火撒在北地汉人头上。
谢田地逃过了去年秋天和冬天两次劫掠,现在终于还是没有幸免于难。
四下里放火的蒙古骑兵再一次回转。
“老谢快跑!”几名村民也都过来大喊。蒙古鞑子显然已经让搜刮出来的粮食惹怒,并不打算让这些刁民继续活在世上了,一把把雪亮的马刀举起,直奔四下里奔逃的人而来。
面对凶神恶煞的蒙古骑兵,村民们也只能拼命奔跑,只乞求蒙古人在追出一段之后不再追击。
谢田地缓缓站起身,双手颤抖着抄起来地上一个木棍,这是他家中的顶门棍。周围的村民都诧异的看着谢田地,谢田地非但没有撒丫子跑路,反而迎着越来越近的蒙古骑兵。
赤红着眼睛站在那里,谢田地虽然不高,而且身材很是瘦削,但是在所有人的眼中,其貌不扬的谢田地,身影却是分外的高大。
看着站在眼前提着一根木棍的谢田地,蒙古骑兵之中顿时爆发出笑声,不过他们的马速并没有减弱,显然打算就拿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汉人试试刀。这马刀长久没有砍人,是要钝掉的。
“爹爹!”谢田地的女儿凄声喊道。
“老谢!”村民们回头看向那一道身影。
蒙古骑兵越来越近,暖暖的春风之中,已经带来马刀刀刃的寒冷。
厉啸声突然破空响起。
箭矢如雨,倾盆而下。
谢田地直愣愣的站在那里,而他前面的蒙古骑兵,已经七横八竖倒地。一匹匹战马或是中箭之后猛地顿足人立,或是从谢田地身边散乱的冲过去。谢田地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躲开迎面的一匹战马。
一队骑兵从不远处的山坡上飞快冲下来,所有的村民诧异的看着这一支装备精良,竟然能够片刻将蒙古骑兵全部射杀的队伍。
一面赤色龙旗从队伍中升起,迎风招展。
一名一名村民缓缓跪倒在地,面向那支呼啸而来的骑兵。
也面向那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
博州以北,临清(作者按:今临清市西临西县)。
临清坐落在运河边上,向北直通幽州的运河就从城外奔流而过。几百年前这条象征着隋唐极盛的运河上,曾经白帆来往,热闹非凡,沿着运河建立的繁荣城镇和大大小小的船闸码头,更是那一段商贸繁荣历史的象征。
只不过后来随着宋辽对峙,抵达幽州的北运河被两国各自占据一半,这也使得整条运河彻底失去了其作用,在这三百年中逐渐淤塞。在没有被叶应武改的面目全非的那一段历史上,郭守敬主持的运河清淤工作实际上已经不亚于重新开凿一条运河。
现在站在临清城上看城外的运河,已经只剩下一道沟壑,涓涓细流甚至还没有办法没过脚脖,又有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南北的大动脉,曾经是一个偌大帝国繁荣极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