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零八章 大三元

第二百零八章 大三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

收费章节(32点)

第二百零八章大三元(四、再求月底月票)

晨风吹过来,有些清凉,雾气袅袅的被风吹来飘过来,荡过去,象一道道绸纱在舞动。

吆喝声在隐隐的雾气里响个不停。商业发达,导致现在东京城与后世一样,有人做早上生意的,也有做晚上生意的。

“大包子,刚出炉的大包子”

听到这一句喊声,声音很熟悉,郑朗从马车上抬头看去,道:“宋伯,停车。”

宋伯将车停下,郑朗从马车上跳下来,走了过去,喊道:“兵哥子。”

正是在考场上赐给他两个大包子的老卒。在考场上是禁兵,脱下衣服就是平民百姓,靠禁兵那点薪水养不活一家人的,与老婆在路边开了一个点心铺子,卖包子与馒头,补助家用。

老兵放下白色汗巾子,惊喜地从店铺里跑出来,搓着手道:“原来是省元公。”

“别喊公,还要感谢你上次那两[个大包子。”

“不敢不敢,那是小的荣光,能让省元吃上俺的包子是小的荣幸。”

“也许是我沾你包子的光,看到你,想了起来,因此再带两个包子尝一尝,说不定还能考一个好名次。”

“太感谢了,太感谢了。”老兵真的很高兴,硬是没有听出郑朗这一句若传出去,他的包子会卖成何种地步。当场就起效果,有的顾客一听眨起眼了,这么神奇?本来买三个馒头的,当场改成十个包子,然后提着包子站在哪里看。

老卒还是不要钱,婆娘也高兴的咧开大嘴乐。

郑朗看了看铺子,属于三无建筑,就着路边搭了一个小棚子,里面几个大蒸笼,还有两张桌子,一个炉子里面烧着大叶茶水,道:“杏儿,将笔墨纸砚拿过来。”

许多人对宋朝士卒评价同样过低与曲解了。这才是一群最勇敢的人,常常在劣势下,击败同等或者比自己数量多了好几倍的骑兵,只是一次次的主帅无能,让许多士兵含恨沙场,不一定非得要岳飞那样的统帅,只要国家政策稍稍扭转那么一点点,什么党项与契丹。可惜了。还有上一次两位义士的出手相助,使郑朗对士卒充满了好感,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举动。

“喏。”

四儿磨好墨,郑朗说道:“兵哥子,我吃了你四个包子,送你四个字。”

“这怎么可以呢,”老卒难为情的搓着手,省元的字是论个卖的,不管钱多少,是买都买不到,要么到契丹小皇帝哪儿买去,要么到当今圣上哪儿买去,好象几位舅哥也有些,可能买得到吗?

岂止是这个价值。

路人看着老卒一脸茫然,艳羡不止。这老小子交了好运,居然让省元赐字。

郑朗写下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好字,好字,”几乎所有停下来围观的路人看着四个大字喝彩。真正能看出来字好坏的人真不多,不过此时郑朗的字渐渐大成,确实可以当得起好字两评。

继续上了车,向皇宫驶去。

王安石在车上叹了一口气道:“司马三郎,省元也有一个缺点。”

“何。”

“心软了。他自己也评价过吕夷简,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批评过陛下做事过于柔软,轮到自己,却什么也放不下。”

“你希望省元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那倒不是,只是省元以后也是一个做大事的人,性格偏软非是好事。”

司马光听后沉默不语,这一次倒没有与王安石争,小老师人格几乎完美无缺,别以为他闭门谢客,可自己与他朝夕相处,知道他的伟大之处,过于偏软使自己跟在他后面很舒服,然想做大事,确实也是一个弱点。

先到都堂报到。唐朝尚书六部,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所在的地点叫都堂。宋朝多有改制,但都堂这一功能却继续保持下来。再有吏官引到东华门外,开始搜身了,不然进了皇宫搜身不大好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了。至少这一届郑朗没看到一个士子被搜出来什么。

但为了防止作弊,殿试制度同样很严格,殿试前三天,宣押知制诰、详定官、考试官赴学士院,还是进行锁院制度,一直到榜单出来后,这些相关的官员才能放出来。

还没有到郑朗,搜一个进一个,从宫墙外面到里面,皆有重重禁兵把守,不然这些举子在皇宫里乱跑起来,小皇帝会来一个午前惊魂的。

郑朗无聊的抬头看了看,江杏儿与四儿就站在不远处,只是让禁兵隔开,然而笑了起来,吕家小三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正在与三个小子低声说话。

又看了看后面,看到三舅哥站在后面,脸上表情很精彩,或喜或愧,时不时与一些恭喜的举子说话。但离得远,不好打招呼。郑朗也不想打招呼了,人家老丈人牛,还没有考呢,一个进士就讨要到了手。

倒是人群中有一些衣着寒酸的白首老者,让他叹了一口气。难怪小皇帝心会软,自己看了他们的样子,都感到可怜。在这时,他又想到了《大学》里的一句话,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忽然省悟夫子为什么将齐家放在治国前面,家没有管好,如何治国?这些学子正是舍本求末,全国多少学子,打算四十年一个轮换,正常与不正常的年份,十届科考,诸科与进士平均每届五百人或者更多一点,也不过五千人到七八千人,四十年下来,学子不会低于一百万数,甚至更多,以一生的命运来博这二百分之一的概率,试问一下值得吗?

但不好说什么的,李世民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天下英雄皆在我股掌之中,这些有文化的人只顾着钻研读书科考,那么还有心思谋反吗?当真?

想着心事,就轮到了他,开始搜身,然而禁兵对他还是很客气,简单的搜了搜,放了进去。

一直引到崇政殿内。

皇宫郑朗来过几次,比较熟悉,但是其他学子不然,好奇地看着皇宫内的建筑。

但这里肯定不是旅游胜地,脚步慢一慢,禁兵立即过来催促,将士子们一个个象赶羊一样赶到了崇政殿,只是经过省试的诠落,剩下七百来人,人数不象省试那么多。这还是比较多的一次,少的时候只有两三百人。

还要淘汰的。

一一落坐,早餐不提供,全部在路上或者在客栈里吃过,但提供一顿午餐,到下午交卷出去。仅一天考,试题是一赋一诗。一会儿试卷发下来,现在是诗赋,所以没有了主文官,后来有论策,人性化考试,为了防止士子偶尔不知道题目出处,可以隔着帘子向主文询问题目的出处。省试就设了这一制度。

郑朗打开卷子,还是要实行糊名誊抄制的,可是郑朗不大明白,既然糊名誊抄了,制度也很苛刻的,初考官评等,封弥后再交给夏考官重定等级,最后送详定官确定等级,然后小皇帝过目,亲眼察看,后面过程多是假的,小皇帝有这时间一一过目琢磨么?大约的看一下,行了,朕看过了,录中的进士全成了俺的门生。然后小皇帝于崇政殿,后来改为集英殿拆号唱名,当场拆号,当场唱名。那么小皇帝如何去作弊?

不知道。

但小皇帝想要作弊,估计这个官司那一人都打不赢的。

然而看着试卷上的题目,郑朗忽然呆住,题目很简单,赋为君子赋,诗在梅兰菊竹中选一赋诗。

殿试考小皇帝不会出现的,可是有许多太监协助监督监考,赵祯听着太监的禀报,说郑朗面部表情很惊讶,赵祯大笑,这也是一种照顾,原来准备出赋索性出中庸赋,好象没有那一个殿试出过这一赋吧,但想到那样做,太过显眼,言官会说话,才作罢。

郑朗明白,这是小皇帝对自己的关照。

但这两道题出得很成功。

别以为它们很好做,论述君子夫子的言论不要太多。但这是赋,不是论与策,所以不能让你阐述何为君子,那么就容易跑题了。偏偏君子二字还容易让你跑题。

如何正确去做这道题,关健就是比例,可以阐述一下何为君子,也必须阐述,份量不能太多,然后讲一讲君子一些事例,风范,发表一些感想感叹,做一些文字雕琢,一篇花团簇簇的赋文也就出来了。难的就是开始,讲君子的言论夫子说得很多,比如水是真君子,君子不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无忧无虑等等。

第一句得给君子一个清楚的定位,不能片面,定位后整篇赋文则要围绕着这个定位去转动。别以赋文只是堆砌之文体,同样也有一个中心思想,否则结果很糟糕。

盘下腿想了想,最后选择了水是真君子这个命题来定位,构思全文。至于诗他想都没有想就选择了竹。菊花虽好,隐有寒杀之气,梅花虽好,过于孤傲,适合范仲淹,不适合自己。想做一个兰花,开在幽谷里,可是身不由己,那也是一个梦想了。只好做一个竹子吧,深山大谷也能生长,皇宫贵苑也能出现,无论在哪里皆是筛风漏月,高风亮节。

但还是让一些举子痴迷,别以为瞎选一选,诗写出来不是自己看的,是主考官看的,陛下看的,那么主考官与皇帝喜欢四君子中的那一个?

这样一想,又容易让学子着了魔道。

定好诗赋的主题,郑朗盘于椅子上开始在头脑里排列,见多不怪,许多学子知道他这一套。但没有他那个作弊器,想学,又学不来。可他的做法赢得了许多大佬的赞赏。

雷厉风行,一鼓作气有之,可之前是什么,三思而后行,谋定后动

既然早交卷子不加分,何必要早交卷子?

有这时间使文章尽善尽美岂不更好?这也是一种稳重的政治家表现。

有的学子开始书写。郑朗还是没有动,继续盘坐哪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象一个得道的高僧。几位巡场官吏看到他的表情,虽早闻,还是啧啧惊奇。

几乎入了定。

整整一个上午,郑朗一字未动。这更不是别的学子不能学习的,没有他那强大的记忆力,就是在脑海里组合,一会儿也忘记,只能一边想一边记录于纸上,在纸上进行组合,若象他那样玩,除了韩琦等极少数举子外,恐怕多是玩不起。

到了赐食时间,就着吃饭的功夫,一隔壁的举子悄声问道:“省元,为何还不动笔?”

心中略有些吃味,不过到了一定高度后,吃味也没有用了,对郑朗只有仰视的份。

“早在这里动笔了,”郑朗指了指脑袋。

举子沮丧不言,人家是怪胎,自己不能相比。

其实难度不高,一赋一诗,五六百字,好歹前世还是一边上班一边能日更过万的猛人哥,那种日子才苦逼,一年辛苦到头,有可能只能买一件赝品在手中把玩。

现在什么都有了,反而似乎渐渐看得很淡,真的很奇怪心理。

主要就是文字的雕琢,字数不多,但要求是精华所在。一上午在脑海里就在做这件事。

若论诗赋,半个小时之内他就完成了,可那不能写在试卷上的。

吃过午饭后,在脑海里又修改了三遍,有举子都交卷了,他才动笔。看到他动笔,几位巡场官吏才松了一口气,果然与众不同啊。

动起笔,速度很快,写好了,吹了吹墨迹,他可以说是最后写卷子的人,很有可能都是自宋朝科举以来,也是最后一个在殿试上写卷子的人,但反而不是最后一个交卷子的士子,交了卷子,考场上还剩下四分之一士子继续在琢磨。

其实郑朗已经隐隐知道小皇帝如何作弊了,端茶倒水送饭的小太监进进出出,毕竟三月初,天气稍稍炎热,这么多士子聚在一起,不敢马虎的。这些小太监不认识字?只是小太监送了午饭到他桌子前,表情很郁闷,空白卷,大约那一边三舅哥的卷子是看到的。

后来又送了一次茶水,这一回看到自己卷子,似乎失了一下态,看着自己卷子没舍得走,看了几分钟才离开。别当真,中间有古怪呢。

如他所言,小黄门送好了茶水,已跑出去悄悄将郑朗写的文章默诵了下来,记在纸上,递给小皇帝先过目。不叫作弊,叫先睹为快。赵祯看了看,君子如水,很是满意。不但郑朗的性格,连同赵祯性格同样很温润,若按君子似水来划分,赵祯也是一个君子,再看到赋竹诗,更高兴了,道:“竹子好啊,修而不艳不媚不濯,直而不孤不傲不俗,朕喜欢。”

不知道那些选择了其他三君子的士子闻听后,会不会晕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