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妙婵见信安。你托老牛头送回的东西已收到,老牛头说我儿孝顺夫家,和睦妯娌,持家有道,为父心中甚慰。天气渐寒,吾儿要多多保重。
为父的老寒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不须记挂,大将军也甚是关怀,军中一切安好。今年西北下雪比往年来得早了点,只怕是要大雪封山了。
家中的房子我也已经整修了一番,应该能压的住风雪。隔壁家的王老汉家的闺女也出嫁了,嫁的是刘老头的三儿子,听说已经有了身子了,王老汉还特地请我喝了一回酒,也不知道我家什么时候能再传喜信。…………”
半文半白,毫无逻辑,一看就是父亲花三文钱请街上的写信先生边念边写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写了上去。可妙婵却依然看得津津有味,那是父亲的日子,也是自己的日子。看完信后,妙婵还不忘把信重新装好,收在妆匣子底头。那里已经有好几封书信了。
妙婵整日呆在厨房学厨,老太太也知道了。这日请安后,老太太就看着妙婵道:“昀哥媳妇,听说你这些日子都往厨房跑,可是有些进益?”妙婵笑道:“刘妈妈教的细心,孙媳倒也学了几道菜。”
老太太笑着点了点头,拉过妙婵的手来,笑道:“那只是几个菜,刘老婆子可是说了,你可把她压箱底的绝活都逼出来了呢。昀哥儿也说你做的点心味道着实不错,虽没青出于蓝,可也差不多了。”
妙婵没进门前,肖老太君是看不起李妙婵的,觉得自个孙子娶她是吃了大亏的,心里自然也就不待见她。进门后,碍于自身的教养和儿子的嘱咐,倒也没跟一般祖母一样刁难于她,可心里却总是有些不甘心的。可着这两三个月下来,只言片语入耳,对她也有了个大概的印象。
虽说是底层军户出生,却又生得如此花容月貌,一朝上青云,本该是轻浮躁动的性子,哪知妙婵偏偏文静淑雅,嘴角天生带笑,叫人想不喜欢都难。
再加上妙婵细心,想得周全,见自己有怕冻的毛病,特地拿出狼皮子给自己和府中长辈都做了护膝;在外头也不卑不亢,安守本分,丝毫没丢镇国公府的面子,更何况还有个本朝唯一的女将军做丫环更是锦上添花;如今又正视自己世面小的缺点,主动地学习世家夫人应学的技艺,这样的孙媳妇,实在是百里挑一。虽说女红还差了些,有些笨手笨脚的,可只要有那份心就好了。
不说别的,就是肖家的女孩子也是不屑这些的。柠丫头不就学了几天厨艺就不学了吗,生怕油烟脏了身子。
而老太太那一辈人,虽然身出名门,但自小并不研读诗文,而是跟在母亲身边学女红、厨艺长大的,以贤惠持家,现而今的女儿家则讲求嫁过去琴瑟和鸣,夫唱妇和,红袖添香,出一段佳话。
老太太觉得欣慰,又道:“这些日子你可学着什么了,不知咱们有没有口福再尝一尝你的手艺,上次的羊肉宴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