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263【北大校花】

263【北大校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衡立即带周赫煊去档案室,又找来两个同事做见证。他将玉扳指的情况详细写下,三人分别在档案表上签名盖手印,接着又让周赫煊签名,这才完成捐献程序。

周赫煊感到非常满意,这帮人都是纯粹的文物保护者。等抗日战争爆发,也是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将故宫的珍宝千里转运到大西南——甚至有人为此而丧命。

等他们将乾隆白玉扳指归档后,周赫煊才对马衡说:“叔平先生,明日北大复课,你愿意回去教书吗?”

马衡想了想,为难道:“故宫这边现在由我负责,实在是有些忙。如果回去教书的话,一天最多只能上一堂课。”

“一堂课也可以,”周赫煊感叹说,“实不相瞒,北大的学生代表多方奔走,现在也只说服20多位老师复课。好些老师见复课无望,都辞职去了别的学校。”

“那明天我一定到!”马衡拍着胸脯保证。

周赫煊留在故宫当中,一直等到马衡下班,才跟他结伴而行回北大。

马衡还兼着北大教授职务,全家都住在北大附近的民房里,暂时还没搬到故宫那边。

所以说北大穷呢,连学校宿舍都没几间,而且住宿条件极为恶劣。学生宿舍八个人一间房,冬天冷得不要不要,暖气自然是没有的,学生们要自己烧煤球炉子过冬。

稍微有点钱的北大学生,都是在外面租房住。景山东街、沙滩一带的民房民居,你随便敲开哪个屋,开门的有一半都是北大学生,还有几个是北大老师。

只有周赫煊这样的校长,才能在北大住单间。

人家清华就不一样,高富帅啊,教授们住的是前清王府宅院。朱自清如果在北大教书,是肯定写不出《荷塘月色》的,最多写一篇《东街夜色》出来。

北师大倒是很有趣,包吃包住,连饭钱都全免。而且吃得还不错,六菜一汤,教师、职员和学生在同一个食堂用餐,因此当时的北师大又被称为“吃饭大学”。

李石曾强行把九所公立大学并校,却没有考虑过这些大学的具体情况不同。比如食宿条件迥异,比如学费相差甚远,并校之后该以谁为标准?

北师大这种师范学校是免学费的,并校之后怎么办?难道师范专业不收费,北大这种非师范专业要收费吗?

同一所大学,为什么待遇不同?

如果都不收费,那就违反了教育法规,你让其他地方的学校和学生情何以堪?

有时候搞改革,不仅要考虑大方向,这种小细节也必须兼顾,否则绝对无法成功。

两人坐黄包车路过东街时,马衡说道:“周校长,去我家吃顿便饭吧。”

“不了,我找一家餐馆即可。”周赫煊笑道。他今晚要住在北大,明天还有几十个记者要来,筹划准备着搞一桩大新闻。

“走吧走吧,家里吃多方便。”马衡硬拉着周赫煊回家。

让周赫煊无语的是,马衡居然把他拉到马裕藻家蹭饭……说好的回自己家吃呢!

马衡共有10个子女,但此时都留在上海那边,他自己则在北平住租屋过单身汉生活。

马衡的老丈人是超级有钱的,上海响当当的五金大王。因此马衡一生衣食无忧,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研究古董文物,被于右任赞誉为“金石第一人”。

可惜婚姻有些不幸福,马衡的夫人早早沾染恶习,十几岁便开始打麻将、抽大烟,而且娇生惯养,脾气暴躁。马衡估计是跟老婆过不下去了,才常年待在北平不回去。

“二哥,你看谁来了?”马衡笑着推门而入。

屋内一个少女笑盈盈道:“原来是周先生!周先生你好,我叫马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